數碼轉型你要知 疫情下的 6 大新常態
一場新冠肺炎,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體接觸,亦無聲無色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,你有否察覺?
以下 6 個新改變,相信未來仍會繼續發展,就讓我們立即快人一步,洞察商機。
#1 虛擬展覽
由於疫情影響,人們無法外出,世界各地亦有不少劇院、音樂廳、博物館曾經宣佈暫時關閉,而大型展覽則延期或改至網上舉行。
因此,虛擬展覽成為潮流新趨勢,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逛展覽及博物館。
Google 其實自 2011 年起推出 Google Arts & Culture,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合作,利用知名的 360 度攝影街景技術,捕捉各大博物館內部實景,讓人們不用出國就能走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。
而香港會展及亞洲博覽館以往每年都會舉辦數以百計的大型展覽會,受疫情影響相信未來必定繼續發展虛擬展覽,商家更可以接觸世界各地的客戶,成為另一個新選擇。
#2 線上活動數碼轉型的常態
除了虛擬展覽外,線上活動亦大幅增加,例如:每年一度的工展會亦改為線上舉行;
不少品牌則改為線上研討會、直播等,希望保持一定銷量及曝光率。
相比起線下活動,線上活動的潛力及發展空間更大。
因為舉辦線上活動更具彈性,不受交通、場地、地域、人數等因素所限,反而更著重整個線上體驗及如何做到即時互動交流。
#3 網上購物、點餐成爲新常態
相信大家對於網上購物、點餐都不會陌生,現時連小型商戶、餐廳都紛紛轉型。
坊間亦有不少現成的網店系統,例如:Shopify, Shopline, Boutir等,讓小型商戶能夠輕易轉型。
餐廳則可以加盟至不同的外賣平台,既增加曝光,又能擴大客戶群。這些改變更漸漸形成了新的營商環境。
延伸閲讀: 保持内容行銷靈感 | 內容寫得快,一定有古怪
#4 遙距工作、學習
一場疫情令我們平時上班、返學的模式都改變,利用不同的視像軟件進行遙距工作及學習,例如:Zoom、Teams、Webex等。
香港租金昂貴,往往租金都佔了四成開支,甚至更多。
如果公司接受員工改為在家工作,就可以節省辦公室租貸費用;
而以往需要到外地出差的員工亦可以改為使用視像會議,或許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。
同時,大量網上課程亦因應而生,只要有網絡、電話或電腦在手,學生可以因應自己的時間安排課堂,靈活性更高。
而導師亦不需要租借任何場地,只需要簡單的拍攝器材,加上後期的影片剪輯製作便可。
#5 無人體驗
幾年前,Amazon已經推出「Amazon Go」無人店是數碼轉型的經典先河。
現在,香港開始有類似的無人購物體驗。在商場設置流動無人商店,形式就像Popup Kiosk,商戶預先放置樣本產品,讓消費者可以看見實物。
消費者如有興趣購買,可以在旁邊的電子屏幕上點選所需的產品並輸入電話號碼,系統便會自動發送短訊至手機,隨即在手機上完成交易。
然後,商戶會將貨品寄到收貨地址,方便快捷。
疫情影響下,大家都希望減低接觸,更有酒店試用以機械人為隔離人士提供送餐服務,相信未來不同行業都會發展其他類型的無人體驗。
#6 AR/VR的應用
虛擬實境(VR)或擴增實境(AR)絕對不是新鮮事,不過在疫情下,各行業更樂意接受及廣泛應用。
例如:參觀樓盤,客人可以透過智能手機以VR形式參觀,不用每個單位走訪,甚至海外買家身在海外一樣可以參觀樓盤;
而英國有機構研發出以VR形式模擬進行手術的情況,幫助醫生進行訓練,提升手術的成功率。
無論你是否喜歡這些新常態,受疫情影響下,相信只會繼續發展甚至廣泛應用,還是早點趕上潮流,說不定能夠讓你發掘新機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