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不知從何寫起、久久未落筆、寫一段,停半天,相信很多文字創作者都經歷過這些「文字獄」。要避免無效率寫作,可能只需要改變執筆順序。就像打麻雀講究「章法」,打牌的先後影響食糊的快慢。本篇文章,我想分享一套寫作「章法」,從哪裡開始落筆、哪裡開始抽離逐項說明,想提升文章完成效率的人可以參考一下。 0.)落筆前,整理資料及思緒 有效率的寫作需要一個「寫作狀態」。以我為例,一般的商用文章,我會以一個或多個特定關鍵字,在15分鐘內搜尋及瞭解相關資料,汲取寫作所需的養份。一句引言、一項數據、一段用詞,都可以為文章打好事前地基,從而幫助發想內容,落筆時不致於空無一「墨」。 除了參考資料,在撰寫Blog、個人風格較重的文章時,需要的不一定是廣泛的閱讀,反而是沉殿日積月累的思緒。一篇文章洋洋千字,想分享想傳達的東西可能很多元、很混亂,此時更應該要找時間去除雜音,將重點去蕪存菁地找出來,落筆後一定會事半功倍。 具體而言,我自己有將奇思妙想紀錄的習慣,簡單一個Notes,把一些信念、想法摘錄,當我想將一個要點變成段落、再變成文章時,我會不停問自己問題:「為什麼會這樣想?」、「如果要反駁的話有什麼論點?」思維自辯應該是文案人最常做的訓練。 為免太複雜,我寫作前會大致構想一個脈絡,隨心在心中記下要點,執筆發揮就會「行文流水」。 0.5)所謂「文章結構」與「寫作章法」 前言有點多,但有如武功分內功與招式,執筆前都是內功,也是所謂「效率」的發動機,有必要多著墨。此處所指的「文章結構」,並非中學硬筆作文那種「起因」、「經過」、「結果」,而是以網絡文章、「搜尋引擎優化」的文章體系為首,可分為以下幾項: 引言(元描述,Meta Description )主標題(H1)小標題(H2)(可無限分支延伸結構H3、H4)內文總結行動呼籲(CTA)作者、公司或產品介紹 一般而言結構大致是這樣的,視情況加減,「作者、公司或產品介紹」通常會另外寫起備用。而寫作的時候從哪裡寫起、如何寫,都很影響文章脈絡和流暢程度。而我認為最流暢的「寫作章法」如下: 簡要小標題內文總結/行動呼籲引言回頭整理小標題專注想標題快速檢查錯字、排版 1.)落筆先寫小標題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