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以FB廣告找到目標受眾?從自身廣告偏好洞悉受眾興趣的「鏡像Targeting」!
「私隱行頭」,現時的 Fb Marketing 要說精準營銷是有很多制肘的,再加上早前官方刪除上千個 Ad Targeting Options,經典如「100毛」這個興趣都找不到。
那麼,2022 年如何以「興趣」做好 Fb Ad Targeting?
沒有什麼比「Target 自己」來得好了,在新一年制定 Marketing Plan 之際,不如瞭解下自己的廣告偏好,從中洞悉受眾,順便清理無關係的廣告偏好吧。
為什麼要做「鏡像Targeting」?
我稱呼它為「鏡像Targeting」,如同照鏡,我渴望從自己的廣告偏好找到目標受眾的廣告偏好,下段會更詳細討論可行性。
要說其中一個驅使我做「鏡像 Targeting」的原因,就是 1 月的時候,官方宣布會陸續刪除多項 Ad Targeting Options,現行的廣告在 Ad Set 層面都有改動,就像提示我要更新一下廣告受眾般。
再者,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s(廣告受眾洞察報告)已經改到面目全非,亦因私隱風波而失去皇牌功能—洞悉目標受眾的興趣,它給予的 Insights 已經大不如前。
因為這個原因,「找靈感」的方法變了樣,而從自己的廣告偏好出發,可能是最能規避私隱問題的方案⋯⋯
寫到這裡,其實「鏡像Targeting」的優點很直觀,《孫子兵法》—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,不一定會贏,但起碼不會輸。
就像演員會觀察別人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演技;
Marketer 反而可以觀察自己的行為來預判目標受眾的行為。
畢竟,”If you’re not paying the product,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.”(如果你不為產品付帳,那麼你就是產品。)既然你自己就是產品,那麼瞭解自己,就是瞭解產品。
等等!自己的廣告偏好代表受眾的廣告偏好嗎?
不一定,但如果你習慣使用 Facebook 接收同行、行業資訊,而又有有意識地經常與這些帖文互動,那麼我可以大膽假設你與你想接觸的受眾大致相同,即是 Target 你自己就可以了。
容我簡單解釋一下 Facebook 的廣告機制。
其實很簡單,你經常接觸某範疇的帖文,它就會覺得你對某些事物有興趣,然後再以系統標籤出來的「興趣」將用戶分門別類,讓廣告客戶 Target 得到。
在演算法的運算之下,這將會成為一個循環,你越接觸、互動得多一個範疇,基本上你就越多這個範疇的標籤。
換句話說,例如你對「網絡營銷」感興趣,自然會接觸本地、國外的相關資訊,之不過在 Facebook 廣告層面,究竟系統定義了你/分類了你是對「Digital Marketing」感興趣,還是「營銷戰略」感興趣,差別真的在於那個 Exact Wording。
因此,檢視自己的廣告偏好肯定可以窺探目標受眾的廣告偏好。
但針沒兩頭利,可想而知,這個方法是有(不小)盲點的,就是 Facebook 很可能會誤判你的「興趣」標籤。
因此,有空去「廣告偏好」查看這些「興趣」標籤的同時,僅記要自己加以分析,剔除無關係、非真心想關注的項目,更要持之以恆地、不吝嗇地與「疑似目標內容」互動,才可以利用演算法做到正循環,才可以發現更多有用的「興趣」標籤。
還有一個盲點,你不一定要用「興趣」來 Target 目標受眾,官方亦建議從「行為」、「人口統計資料」、「類似受眾」、「地點定位」、「站外動態」等多個面向入手,而且你亦可以放棄傳統精準一詞,改以冷受眾變成暖受眾的策略亦可,條條大路通羅馬,看你的目的地和現是的所在地在哪已而。
如何做「鏡像Targeting」?
原諒我把最重要的事放最後。要管理自己的廣告偏好,可點選
- 「選單」;
(網頁版,右上角「三角」;行動版,右下角「三間」) - 「設定與私隱」 -> 「設定」;
- 網頁版,點選「廣告」;行動版,點選「權限」下方的「廣告偏好」;
- 點選「廣告設定」;
- 點選「用於接觸你的類別」;
- 下方點選「興趣類別」,
接下來,你要做的事就是逐一檢視這些「興趣」類別,將像是目標受眾的「興趣」記下,亦可以趁機會移除一些你不想接收的類別。
不過分析的時候要動腦想一想為何這個類別會出現在這裡,與目標受眾的關聯性又有多少?
雖然此法能給你靈感,但使用不當、盲目接收就只會變成雜音。
例如「Keyword research」是因為我有接觸 SEO 教學內容,但對於 Social Marketing 的受眾可能只值 70 分,但仍然是創業者、老闆們常會被標籤的興趣吧?
使用與否全看你對它的理解!
Marcus 的廣告偏好
最後最後,送上本人在小編、網絡營銷面向相關的「興趣」類別作總結,下刪一萬字,還有很多興趣,適合與否、想找本人,可以不用下廣告,留個言吧。
Marcus 在 Facebook 對於「網絡營銷」的「興趣」(下述只是大方向,你還可以細分電商、SEO、社交媒體、小編等等。):
Shopify、網上購物、Lead generation、Keyword research、Hootsuite、Woocommerce、Drop shipping、企業家、中小型企業、每點擊付費、網站流量、電郵推廣、搜尋引擎優化、Google Adwords、創業公司、社交媒體行銷、營銷戰略、Content Marketing、網上廣告、文案、廣告代理、Jon Loomer Digital、網頁設計、電子商務、Influencer Marketing、Advertising Campaign、社交媒體、Instagram、E-commerce payment system、用戶界面、品牌管理、行銷企劃、Facebook、Google、Facebook Messenger、Twitter、WhatsApp、宣傳、品牌⋯⋯
小結:
養成閱讀行業資訊的習慣後,我一直心想如何利用它來做 Marketing,我覺得寫下本篇也是一個反思,其實「自己就是自己要找的人」,當然現實會更加複雜,而且亦未有數據支撐,盲點其實都很多。
不過呢,(千萬不要打我⋯⋯)各位有經驗的 Facebook 廣告投手,都可能知道 Set Targeting 的時候有一個「建議」選單,那用「建議」不就好了嗎?
但是啊,那樣就不是自己自彼啦,「從自己出發」這個 Marketing 應該更有 Marketing 吧~
最後,仍然期待同業的討論、補充、改善,歡迎留意告訴我對於 Facebook 廣告偏好功能 的任何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