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有外媒因為流量減少而遣散 100 位員工,大家要積極建立其他流量方法
自從有了chat GPT 之後,有些公司已經用了很多 chat GPT 去幫忙寫作,尤其是媒體公司以前需要很多作者或者編輯去寫文章,現在都會用 Chat GPT 去協助他們寫文章所以有些公司有見及此
當 Vise 編輯都用 Chat GPT 寫文的時候
其實他們已經解僱了一部分的員工,今次再有公司是這樣做的,不過未必完全是因為Chat GPT
這個媒體叫 VICE 會解僱 100 個員工,最主要是做新聞相關的工作,他們好像有千五個員工
這個網站叫 VICE(其實我沒有怎麼看過),因為可能都是一些外國的新聞比較多;但我看回它的網站流量,它有下跌了一點;但最近又升了一點
一個月都有三千多萬的流量
為什麼會忽然間用這個網站來講
因為看到之前在 Shopify 做國際發展部門現在已經離開了,今天會有講過關於類似的事情,他比較了幾個網站,WISE 這個網站是藍色的(你看到它都很平穩,不是慢慢上升的那種,都是很平穩的)
然後再有就是會看到大部分的媒體網站,他們比較倚靠多是在 Google 拿流量回來(多於三成),而社交媒體其實你會看到下跌了
就算我自己的 Facebook 的粉絲專頁,近期的 Reach 同樣都是出消息或者是那個模式是出圖又出片都好,我看到那個觸及率都是下跌了(近這幾個月)
所以你看到其實這些媒體,首先它在社交媒體的流量下跌了然後 SEO 反而你看到是平穩的,它好像近期還升了一點;但是它依賴很多 SEO 的流量(我也有看過的)
這個就是在 SEM Rush 那裡去看,你會看到對上兩年,其實它的流量如果拉勻一年一年比較(其實是下跌了)
上一個月是下跌得很厲害,這個月好像回升了一點;但如果純粹是看 Number of Keywords WISE 這個網站
在對上這麼久以來,在 2018 年它有多一些關鍵字是排得前的;但到了近期你會看到它在 Google 那裡排在第一頁或者排得前一點的關鍵字,其實已經下跌了很多
所以會導致它不夠流量,不夠流量就是產生不了收入,可能廣告或者是 affiliate marketing 的原因,所以媒體的公司即是接下來都會面對很接近的東西會不會是它的challenge
影片解説
内容製作成本下降
因為多了chat GPT 這些可以生成式內容的媒體或者網站出多了,所以令到他們的生態差了或者其實可能有些用戶已經不在 Google 那裡去搜尋,所以導致到他們能夠獲得的流量會少了
就算因為我有看 Google 那個流量其實有沒有少,我看過它的流量其實沒有少(很神奇的),
先看這個流量,它在一月的時候有 880 億的流量,然後在二月的時候下跌了一點;但在三月的時候是升上去的,比一月的時候還要高一點
但為什麼明明 Google 的流量高了這些網站反而不能夠賺到這些流量呢
所以剛才說的原因,有些用戶可能是因為用了 chat GPT 而令到其他媒體搶了他的流量;但會不會少了人在 Google 搜尋,如果純粹去看 Google 自身的流量就似乎不是
但是人們在 Google 搜尋不代表人們會去你的網站(這是其中一樣重要的東西)
因為 Google 也做了很多 featured snippet、FAQ,目的是想讓用戶在 Google 的頁面逗留的時間長一點(這是我們叫做 zero click 的東西)
由於是 zero click 根本不需要去別人的網站,所以這些網站就算做了很多流量可能也未必會賺到那個流量
因為也去不到他的網站純粹是用戶在 Google 那裡看;但是無論流量的高低也會直接和收入有影響
除了流量是用 Google 和 social 之外,其實還有一些流量是可以自己去做的
例如 Kelvin 也會自己說,如果要讓那個機構他的收入可以保持做得好,其中一樣重要的東西就是要做一些 traffic funnel 就是要很穩定
什麼叫穩定流量
電郵就比較穩定,因為是你喜歡他公司的品牌所以願意去接收你的電郵的 newsletter,他們的 engagement 會高一點,這番說話其實很多人也會說的
例如我朋友阿石也有說,你會看到他會說:
“流量可能差了,最重要是儲存什麼呢?” “就是儲存那個 database” ,
這件事其實做了幾年,digital marketing 一直做,分享的時候也一直有說;但是當然那些人覺得電郵是古代的、又沒用就是另一件事
這裡是一個例子,我自己的 EDM 裡面的 open rate 和 click rate,你會看到 open rate 有40% – 50%(其實也很高的)
因為我平時儲電郵我有一個習慣,就是我會去清理那些電郵,每隔幾個月我會將那些很少開我的電郵的人(我會清理掉他們),不要阻礙他們
因為他們既然不想看就拿走所以你會看到我會保持在 40%-50% 的 open rate(平均也是50%),而 click rate 可能有一點多,這個差一點、這個 2%-5% 都有;但是還有一樣東西要了解
CTOR
就是 click to open rate,它不只是計算有幾個人開了電郵,有幾個人去按過那些 link,因為同一個人可能會按多過一次、開多過一次,所以令數目好像會多了也說不定;但如果你看看,這個是一個 unique open 和 unique click
所以它會仔細一點,就是我發了四千多個電郵,有四點多個是真正個人來的,它不按多過一次;那個比例開電郵和按電郵的比例,所以可以參考這些數據就會發現其實電郵仍然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– 就是拿流量
尤其是建立信任那方面